于秀琴名班主任工作室

领衔人:于秀琴

2022年工作室第三次次活动通知-关于商讨2022年常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大赛要求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5-10    发布人:于秀琴    点击数:2342


比赛重点考察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针对所带班级,深入开展班级情况分析,科学确定班级建设目标,围绕学生思想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组织班级活动、职业指导工作、沟通协调工作等方面,周密制订班级建设方案,扎实推进建班育人,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并根据学生成长情况及时总结改进的能力。
一、开展班级情况分析
全面了解目前所带班级每一名学生入学时的家庭情况、身心健康状况、个性特点、学业基础、爱好特长、发展诉求等,并密切关注变化情况,结合所属专业,深入分析建班育人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领域、学生个体,以及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制订班级建设方案
体现先进教育理念,坚持依法治教,根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实际等,结合中职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和班级情况实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班级整体建设与学生个体培养有机统一,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科学合理确定班级建设目标,统筹规划所带班级整个中职阶段的各项工作。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班级建设全过程,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开展劳动教育,突出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调动各方协同育人,整合运用有关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三、扎实推进建班育人
1.学生思想工作。帮助引导学生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理解。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坚持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采用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和援助,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应对挫折、适应岗位、融入社会的能力。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网络育人阵地,利用网络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班级管理工作。组建班委会、团支部,健全班级制度,组织学生学习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树立优良班风学风,鼓励学生参与制度、环境等班级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客观、公正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加强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维护班级和学生安全。
3.组织班级活动。指导班委会、团支部开展工作,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德育工作要求和班级特点,开展覆盖全体学生、形式多样、时代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等班级活动。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明风采”活动,在校期间至少加入一个学生社团、发展一项兴趣爱好、参加一次竞赛竞技、参与一项志愿服务、展示一项才艺特长。
4.职业指导工作。了解班级所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熟悉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和学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专业和职业,增强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习惯,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发展方向,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或升学。
5.沟通协调工作。密切与学校相关部门、班级任课教师、家长、社区等的沟通,全面及时了解学生表现,协同任课教师,帮助引导家长和社区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根据学校安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实习实训等活动,积极与实习单位沟通协调,共同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6.及时总结改进。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档案,关注育人全过程的信息采集,跟踪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并细致分析,对照班级建设目标和达成进度,反思工作不足和制约因素,适时调整改进建班育人策略,保障达成育人目标。总结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符合中职学生年龄特点、成长规律的科学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
四、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熟悉并掌握各级教育、人社行政部门、学校关于应对校园安全、公共卫生、网络舆情等突发事件的工作要求,做好应急预案。能够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进行初步处理,妥善做好应对,保护学生身心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及时了解、掌握有关信息并按程序上报。事后做好总结研究分析,完善班级应急工作预案,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附件2
参赛材料及有关要求
一、班级建设方案
参赛选手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人才培养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撰写目前所带班级建班育人实践中使用的完整中职阶段(中职班为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五年制高职为前三年级)班级建设方案,推进建班育人。班级建设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班级情况分析、班级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主要措施、活动安排等要素。班级情况分析应在了解每一名学生入学时的家庭情况、身心健康状况、个性特点、学业基础、爱好特长、发展诉求等的基础上,结合所属专业,简要分析班级特点,提出建班育人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领域、学生个体,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并提供班级学生基本情况表(如下表所示)。班级建设内容包含但不限于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想工作、职业指导、家校共育、校企共育等方面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规范完整、详略得当,能够有效指导建班育人工作,应当侧重体现具体的班级建设内容和过程安排。字数不超过5000字(不含《班级学生基本情况表》)。
班级学生基本情况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籍)号 需要关注的主要方面
(每人不超过50字)
           
           
 
二、班级教育故事
参赛选手结合建班育人实践,选取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亲身经历的所带班级真实、典型案例,撰写教育故事。教育故事应能反映参赛选手对班集体建设、学生教育培养的工作举措和成效,能体现出班主任的教育理念、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教育故事要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案例,可结合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国家公祭仪式、开学及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团仪式以及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主题的班级活动,反映时代要求、育人工作特点和规律,能反映出某一类教育活动或情景处置的基本共性和育人智慧。字数不超过1500字。
三、主题班会实录视频及方案
参赛选手按照班级建设方案的时间进度安排,选择1次备赛期间应正常安排的主题班会,录制1段实录视频,时长不超过40分钟,清晰呈现主题班会实况,展示学生面貌,并提供主题班会设计方案,附参加学生名单(仅姓名),字数不超过1000字。
主题班会实录视频的录制工作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展统筹推进,参赛材料提交截止时间前仍不具备举办主题班会条件的,可选取1次已经实际举办的主题班会,书面形式介绍有关情况并总结反思,字数不超过2000字。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参赛选手提交经学校审核,所带班级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要求为参赛选手本人撰写),“方案”的制订和公开等应符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有关要求。
五、格式要求
文档材料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以PDF格式提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文档按“类型”命名,如“班级建设方案”等。
主题班会实录视频须采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不得使用摇臂、无人机、虚拟演播系统、临时拼接大型LED显示屏等脱离建班育人实际、片面追求拍摄效果、费用昂贵的录制手段),不允许另行剪辑及配音,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不得泄露地区、学校名称。采用MP4格式封装,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400M。视频录制软件不限,采用H.264/AVC(MPEG-4 Part10)编码格式压缩;动态码流的码率不低于1024Kbps,不超过1280Kbps;分辨率设定为720×576(标清4:3拍摄)或1280×720(高清16:9拍摄);采用逐行扫描(帧率25帧/秒)。音频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压缩;采样率48KHz;码流128Kbps(恒定)。
 


附件3
决赛安排及要求
一、决赛环节
1.班级活动策划。参赛选手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人才培养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抽定的主题分析相关方面教育元素、教育目标、教育内容,选取恰当的活动形式和教育方法,策划班级活动,制订活动方案,打印纸质版提供评委查阅并作简要介绍。
2.模拟情景处置。参赛选手根据抽定的模拟情景,结合目前所带班级实际,进行模拟性的体验和思考,准备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向评委作简要介绍。
3.班级建设方案实施情况介绍。参赛选手介绍所带班级自组建以来,班级建设方案实施过程与成效、学生成长、反思改进等方面情况,突出庆祝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北京冬奥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建班育人的创新举措和成效,可用图片、视频、已建立并实际执行的班级制度文本等加以佐证。
4.答辩。评委根据参赛选手事先提交的参赛材料、现场打印的班级活动方案和现场展示介绍的内容,集体讨论提出3个问题,并从主题班会实录视频参加学生名单中抽取1人。参赛选手针对屏幕呈现的问题(评委不再复述或解读),逐一回答并阐述个人观点(可以展示佐证资料),介绍评委所抽定学生基本情况和入学以来成长、变化情况。
二、时间和场地安排
1.入围决赛的参赛选手抽签决定顺序。
2.参赛选手按抽签顺序进入备赛室,抽签确定活动主题(赛前公布范围)和模拟的情景,时间不超过5分钟。
3.参赛选手在备赛室封闭准备,根据抽定的活动主题和模拟的情景,使用自带的电脑和资源,完成有关准备,时间不超过40分钟。备赛室提供打印服务,不提供互联网服务,参赛选手不可使用自带设备接入互联网或对外联系。
4.参赛选手按时进入比赛室,简要介绍班级活动方案(6分钟左右)、模拟情景处置方案(6分钟左右)和班级建设方案实施情况(8分钟左右),合计不超过20分钟。
5.评委讨论答辩环节使用的问题和抽取学生时间不超过10分钟,参赛选手回避。
6.参赛选手答辩时间不超过8分钟(含读题审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评委可以追问。
如因疫情影响调整决赛方式,具体安排另行通知。